查看原文
其他

高考状元都拥有的这些特质,如何培养?

2017-07-03 中国传媒教育 校长传媒

点击上面蓝色↑↑↑“校长传媒”免费订阅


俗话说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”,这句话放在家庭教育的层面上同样是适用的。


通过采访全国68名高考状元,我们惊奇地发现,原来他们的家庭教育方式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,家长们可以试着学习和借鉴他们的经验!


一、热衷的不仅仅是学习,更是思考


其中一位状元说“享受学习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”。理科状元往往都是热衷于对问题和现象的逻辑与推理;而文科状元则大部分是渴望从阅读中汲取更多未知的,还有就是善于表达,以及和不同的人聊天也能成为他们的爱好之一。


这种善于思考、渴望知识的习惯大多是源于父母在儿幼时期的启发。比如某位状元的妈妈说到“如果是一个场景,我们就尽可能带孩子去体验,让孩子自身‘有感而发’,而不是胡编乱造”。这点仔细想确实非常有道理!


二、永远不可能避开“爱”的滋润


学霸的背后是举着鞭子的虎妈狼爸?那是不可能的!状元们一定会这样形容自己的父母——“宽松、信任,像朋友一样……”


有一段话很好地诠释了“爱与成绩”的关系——孩子成绩差,多半是缺乏安全感,能量在内心冲突中消耗殆尽。


三、既爱学习,也爱生活“静若处子,动若脱兔”


生活中,烦了就去画画,累了就去听歌,压力大就去跑步……在谈到如何面对压力时,所有的状元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自己的爱好。寒窗十年,只有劳逸结合,学习才会成为发自内心的享受。 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他的生活“只有学习”!


四、“言传身教”才是最好的教育


这些状元们很少提及父母对自己口头上的教诲,而更多的却是父母行动上的感染。一位状元说:“偶尔也会厌学,不想看书,爸爸妈妈注意到了,也没说什么,就把正在看的电视关掉,坐下来看书,看到爸爸妈妈都在看书,我也自然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。” 


五、学会放手


几乎所有状元的爸妈都提到了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”,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一名清华学生在采访中说到:爸妈的尊重与放手让我学会了遇事不逃,主动思考。 


六、因材施教,因人而异


同样,我也看到了一些被批判的教育方式,但却因为用在了不同孩子的身上,但结果并没有使得孩子反感。他们说自己从小就是个好强又自信的孩子,有时难免还会有点自满。“每当我取得一点点成绩时,父亲虽偶尔给我肯定和鼓励,但更多的还是‘泼冷水’,并及时提醒和指正我的新漏洞,我把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戏称为‘批评式教育’,我觉得用在我身上很适合我。”


所以,我们在学习和效仿很多教育方法时,并不可以完全100%套用在自己孩子身上,必须学会灵活运用,根据自己孩子不同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,多思考,多沟通。


七、阅读经典,培养语感,扩宽思维


小时候看世界名著,大了读大家经典,这是许多状元在采访中提到的阅读之路。一位高考状元说道:读书多了,就会培养出语感。阅读的培育也绝对离不开父母的引导。她说父母从小就爱给她读故事。 


八、题不在多,在于总结


96%的状元并不赞成“题海战术”,但99%的状元都会有一本自己整理的错题集。勤奋并不是获取高分的金钥匙。


一位状元说,自己平常可以用来放松的时间很多,但学习起来效率就很高,学习的时候若自己都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,就不会漫无目的地什么都做。做题不在量在质,其实题型就那么多,把盲点都找出来就无敌了。


九、作息规律,把运动当成习惯


采访中98%的状元都表示,自己从不熬夜,甚至备考时也是十一点就睡,保证充分睡眠,作息规律,平时也经常运动。


十、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


相对于这些状元的父母来说,比起分数,他们更在意的是孩子对学习的态度,而除了学习之外,大部分爸妈都表示自己还有更为看重的东西。


一位状元的妈妈说:“只要孩子是善良的,能分辨是非,她的道路无论怎么选择,我都绝对支持!”——这句话几乎代表了采访中大部分状元爸妈们的心声。比起分数,这些爸妈更看重的是孩子的安全、健康、快乐、幸福感...... 


看了这么多共同点,相信家长们已经有了一些反思,其实无论孩子是否为高考状元,我们家长的目的从来都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感,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正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的!

(本文据中国传媒教育整理,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)

延伸阅读:

30位高考状元都拥有这四大特质,如何培养?快来看看!

原创作者|学院君

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少年商学院”(ID:youthmba)


高考放榜,各省市“状元”陆续出炉。我们从不推崇“以状元论英雄”,但发现这些同学陆续接受媒体采访,或是老师、同学的回忆实录当中,并没有看到太多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的日夜苦读,更多的是孩子们的兴趣广泛、乐观开朗、青春朝气,以及完善的人格、健全的心理与缜密的思维。


这些多为20世纪最后一年出生的出类拔萃的孩子们预示着,人们对于“高考状元”之“学习机器”或“考试机器”的刻板印象和标签化的做法,是时候真正翻篇了。总结来说,他们身上有四大特质,也是给中国家长和同学的四大启发。


启发一:学习不应局限在课本

会提问比会作答重要

 

状元们当然都是应试环境里学习能力最强的人,而这种学习多是建立在兴趣和好奇心之上。

 

比如甘肃省理科状元肖智文同学,他从小学五年级开始,就痴迷起了航模。刚开始只是玩玩纸飞机,后来越玩越“高级”,上初中开始,就学着自己设计、制作模型飞机,还做出了一台无人机。

 

他很警惕陷入“刷题”的“死循环”,因为他认为,学习任何知识,本应注重拓展和延伸,理解至上。因此,同一类型的题,他不会做许多遍,他更愿意花精力去找一些竞赛题锻炼,或者阅读一些航空杂志。


还有一些同学,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带着好奇心,对他们来说,会提问,比会作答更重要。

 

天津市理科状元王雨菲同学就有很好的“问题意识”,她的老师总结她最大的优势,就是在学习中能快速提出各种问题,然后第一时间问老师,一直钻研,直到弄懂为止。

 

而福建省理科状元陈汜玄同学则有一个习惯,他平时不做错题本,但每次有做错或忽略的地方,他都会把问题提炼成一句话,然后记录下来,考试前翻一翻,当作是“平时的自己”与“考试的自己”的对话。

 

因为有钻研的乐趣,学习就成了一件美差事。

 

河北省文科状元牛璐瑶同学就说自己在哪一步卡住,就会在那一步用红笔重点标注出来,一定要重新做一遍,将所有题按知识板块,分类整理才罢休。江西省文科状元金淼同学,则说自己经常用一两节自习课的时间,就钻研一道数学题目,虽然花费的时间多,但能有效训练自己的思维,学习效果也好。

 

所谓“慢就是快”,由此可见,比起答题的速度和刷题的数量,我们应更注重引导孩子对每个知识点建立起清晰而深入的理解,不只是记住老师或课本上的知识,而是练习举一反三,提出问题,深入钻研。


启发二:不挤时间,管好时间

 

而观察这些状元们的一天,极少有熬夜苦读的。

 

吉林省理科状元曹宇涵同学就说,“我不贪黑起早,而是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所在。”他每天晚上10点半之前就会睡觉。

 

江西省理科状元刘浩捷同学,高三时每天的作息时间比较固定。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,7点从租住地去学校,中午放学吃完饭后,午睡半小时至40分钟,下午上学,晚上自习回家,看书到11点半到12点就睡觉,从来不开“夜车”到凌晨。

 

贵州省文科状元刘昱旻同学,每天早上6点50起床,中午保证1个小时的午休,晚上12点必须上床睡觉。

 

重庆市文科状元刘之铭同学,高一、高二都是晚上11点左右就睡了,高三的话晚一点,但也不能超过12点,云南省文科状元张诠同学一般也在晚上12点前上床睡觉。



维持健康的作息只是基本,关键是要合理规划好学习时间。

 

重庆市理科状元杨馥伟同学,从高三上学期开始,就根据高中的各科知识点制定了大致的规划,细节到哪一天的哪一节课复习哪一个知识点,并且在整个高三严格执行。到了高考前两天,他都没有加大复习力度,反而比较轻松,“什么事都要有计划,并且要有自制力和执行力。”

 

四川省理科状元黎雨佳同学,每个星期都会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,精确到每一天、每一个小时。她的教材和练习册放在书架上,几乎每一页都标注了很多符号。每个星期,她都会写一篇周记,把当周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心情记录下来。她说,“有时候状态不好,写周记的过程也是自我梳理的过程,所以十分有必要。”

 

福建省文科状元温晋,则把每个周末都过得跟周一至周五一样——早上七点起,跟着上课时间看书、写作业……

 

而河南省文科状元吴铮则坚持每天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,从不拖到第二天,有时候,一道数学题,能做到夜里十二点。


启发三:专注比苦读更重要

 

比起“挤时间”学习,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学习是否高效。几乎所有状元都提到了一个词——“专注”。

 

黑龙江省理科状元白昊昕同学就说,学习最重要的是紧跟课堂,“课堂效率一定要高,课上要把老师所讲的例题弄懂弄透,有不明白的地方,课下要第一时间去问老师。”


他自己有一个错题本,复习时会拿出来及时总结错误的地方,以便积累学习技巧,不再出现重复性的错误。他个人不赞成搞题海战术,要做一道题就要弄会一道题。

 

同省的文科状元李雨佳同学也说,自己从不占用课下休息时间来看书或者学习,但是在课堂上会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课。

 

“上课要认真听讲”是老生常谈了,但在本届状元访谈中,还是被大量提及。这个提醒确有必要,毕竟到了高三,孩子不会学习太多新知识,可能会觉得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多刷几道题来得有用,其实是舍本逐末。

 

甘肃省文科状元熊诗楠同学就提醒,复习时不要想着能面面俱到,如果刻意去把每个知识点记住,很可能会扰乱自己的复习进度和效率,“还是要注重上课听讲,把有些含有隐藏概念的信息进行深挖,才能提高做题的广度和效率。”

 

“如果能跟紧老师的思路,想出他下一步要讲什么,让思维跟着他一起转的话,应该就没有问题了,”湖北省理科状元肖雨如是建议,“还有课间利用率,我每天都会写在一个小本上,每节课的课间十分钟要干什么,每天你都把课间利用率算一下,给自己打个分,反思一下,第二天要改正什么。”

 

总结来说,就像内蒙古文科状元王麟同学所说的,高考是攻坚战,不是见缝插针,不是熬夜“开小灶”,而是一路走来,稳扎稳打,持之以恒,不偏科,不掉队,上课全心投入,熄灯踏实睡觉。不在晚自习结束后熬夜,也不参加额外的补习。学一点,消化一点,不“欠账”。


启发四:留白时间培育创造力

阅读是一辈子的财富

 

观察状元们的生活,不难发现,绝大多数都不是学习机器,而是有丰富的兴趣爱好和才艺。他们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业,留白时间培育自己的兴趣和生活,滋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好奇心。

 

首先,这些状元中有绝大多数没有或者极少参加过培训班或补习班。比如湖南省理科状元李啸宇同学,从小到大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班,也没学习过奥数和英语,在他看来,学习上只要能紧跟着老师的节奏,稳打稳扎,完全不用给自己增加额外的负担。

 

福建省理科状元陈汜玄同学说了一句话,让我们深以为然,那就是 “一个人的高中,不能只有课本。”他坦言,自己性格上的塑造,很大一部分得益于高一、高二时参加的很多课外活动。除了参加美式辩论赛、中学生精英峰会、学生会、诗社并组织拍摄微电影之外,他还与同学组织了“薪火相传、爱心接力”慈善公益活动,通过义演、义卖等方式传播正能量。


(陈汜玄同学在慈善活动中的女装打扮走红)

 

学校的老师,也常用“全面”来形容这些孩子。湖南文科状元雷咏荃同学,除了钢琴、演讲、主持,喜欢唱歌、看电影,还参加过计算机奥赛;四川省文科状元涂涴童同学,曾担任学校《四季》校刊视野栏目的主编,还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,是田径高手,还自学法语,达到一般大学法语专业研究生所要求的水平……

 

这些状元的兴趣爱好中,有2项尤为常见。

 

其一,是关注时事。

 

比如湖北省文科状元范筱雨同学,每月都会关注《新闻周刊》《世界周刊》《环球时报》《中国青年报》;河北省文科状元牛璐瑶同学,也坚持每周看新闻周刊;陕西省文科状元向远方一有空就找新闻来看,重庆省文科状元刘之铭在高三期间,坚持读了当年所有《中国日报》、《21世纪报》;还有安徽省理科状元申奥同学,他平时喜欢上网,一周上网的时间在4 个小时左右,每次都是去看看新闻,了解一下国内外大事……

 

其二,是热爱阅读。

 

四川省文科涂涴童同学,家里的书有近300本,都是她的心头好,平常不上课的时候,她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书店。同省的理科状元黎雨佳同学也喜欢看书,尤其喜欢杜甫的诗歌,经常与语文老师谈天说地。

 

超过一半同学谈到了阅读的意义。比如湖南省文科状元雷咏荃同学,她的卧室里一大半都是书籍,她会在阅读中积累,但并不提倡刻意地积累写作素材,因为“写作最重要的是情感,要对生活有所感悟。”

 

而对浙江省高考状元王雷捷同学来说,阅读是他们家传承下来的宝贵的家规。他的妈妈虽然学历不高,却酷爱读书,记忆里,妈妈织布之余就是捧着书。因此,王同学和他的姐姐从小就是书虫,只要学校老师推荐什么书,妈妈一定会给他买来。

 

他的整个童年,就是在书香中度过的,以至于到今天,他学习时,也会在抽屉里放本书,做题累了倦了,就看一下。睡前读书的习惯也从未改过,虽然只有晚自习到熄灯的半小时,也会抓紧时间读一点。


他的高考作文题目就引用了他很喜欢的泰戈尔的一句诗“旅途尽头,星辰降生”,文章里还重点引用了《杀死一只知更鸟》的作者哈珀·李的一段素材做论证。

 

除此之外,还有不少同学分享了自己对社会实践的热衷。

 

比如安徽省文科状元潘宇昂同学,他是学校模拟联合国主席,还喜欢读读书、弹吉他、练书法;再如广西省文科状元韩思雨同学,她兴趣广泛,加入了很多学校社团,辩论、演讲比赛、公益夏令营都能看到她的身影,还到招聘会上做志愿者、参加义工组织给农民工送温暖……

 

这些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一句话,“我不是那种读死书的孩子,我更看重自己的社会实践和综合能力的养成。”


回过头来看这群孩子身上的一系列特质,我们不禁想到了最近很火的A New Model。


这是今年5月,由逾百所美国顶尖私立高中组成的联盟Mastery Transcript Consortium(MTC)正式推出的一个全新的学生评价体系,不打分,不评级,只是持续追踪、记录、评估学生共8大能力,未来几年,或将取代SAT和ACT等“美国高考”。


A New Model的8项能力中,有一项名为“心智习惯”(Habits of Mind),分为下图这八个子能力。稍加对比,我们就不能发现,与前面提到的本届状元身上的四大特质不谋而合:


 

这一有趣的发现无异提醒我们,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从不矛盾;成长比成功重要,健全人格比考试分数重要。今天绝大多数状元,他们思想独立,兴趣丰富,目标感强又擅长管理自我,即使卸掉状元的身份,也依然是值得父母骄傲的孩子。

延伸阅读:

我用漫长的22年,把曾经的“心头肉”变成如今的陌生人

清华学霸:给小学生的10个忠告!初中才知道就太晚了

接受教育一阵子,自我教育一辈子

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?答案让你意外!

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

如何让您的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胜人一筹

这样陪孩子写作业,专治磨蹭!越早用效果越好!

改变教育,从这里开始——校长传媒(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)

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

投稿邮箱:xiaozhangchuanmei@qq.com

联系我们加QQ:2636915649

点击左下角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“教育圈兴趣部落”轻松交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